【摘要】10月31日,“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的新牌子由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揭开,上到国家发改委,下至各兄弟港口集团八方来贺,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牌子已挂,那然后呢?在全国推进一省一港的过程中,以行政力量实现省市一级港口国企之间的股权资产划转已成常态。
以宁波舟山港为例,2015年舟山港冲刺IPO在即,但最终服从浙江整合大局停止上市,转而划转资产参与组建全新的宁波舟山港集团;也有难度进阶的,那就是引进央企资源,以辽宁港口集团最为典型,在挂牌前引入招商局集团作为控股股东,这虽然涉及央地之间的谈判与博弈,但是由于还都是国有资产的范畴,只是调和各方资源的人需要拔高到更高层级而已;最难的或许是整合外资,由于各省市整合时间线都十分紧凑,不可控的海外资本,更市场化的商业评估,都让整合外资的时间线拉得更长。但是,中国码头日趋平稳的投资回报率,日渐被压缩的业务空间,且较小的码头体量都让外资港口运营商在卖价合适时见好就收。
综上得知,由于已有越来越多成功的样本,完成各种资产划转把省级港口集团的牌子挂起来对于大多数省份来说已经熟门熟路。
而新成立河北港口集团目前完成的正是这一步,通过先后与各相关方股权无偿划转,形成了现有的股权现状。港口圈10月30日文章中已进行详尽表述,在此不做更多叙述。那对于河北港口集团来说,第二步,第三步是什么呢?
是否需要整合央企?我们先看一组数据,2021年,河北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34亿吨,其中唐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22亿吨,黄骅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11亿吨,秦皇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01亿吨。根据港口圈数据,大型的央企码头中,国投曹妃甸完成吞吐量7829万吨,国投京唐港4804万吨,国能黄骅港22349万吨,华电曹妃甸煤炭储运有限公司(煤三期)2436万吨,华能煤码头(煤四期)3337万吨,也就是说,四大央企下属的码头货物吞吐量占河北港口超3成。
整吗?各大央企势力盘根错节。不整?近三分一的版图不纳入其中,对外竞争力势必不足。目前,已有端倪的就是国投集团已与河北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而后续双方是否会展开更深次的股权合作,同时也撬动更多央企码头参与整合,依旧是未知数。引入央企战投,是一个相当微妙的事情,也是相当大的考验,一方面需要河北当地的诚意与契机,另一方面也需要央企主政者的魄力与决心,齿轮对上才能咬合,合作的链条才能顺畅转动。
如果上述步骤完成,业务规划就必须提上日程。
前两年还在货源和价格上斗得难分难解,现在要同在一张桌上和平吃饭,这对于港口人来说也不算难,毕竟多年的缠斗中已经完成互相摸底,最难的部分在于如何去切分全新的蛋糕。
2019年山东港口挂牌成立,在业务划分方面持有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四大港口集团,几大港口集团仅保留装卸、仓储、转运等传统业务,将原先分散在各港口的600亿元资产规模、100多个业务单元“合并同类项”,重组为金控、物流、贸易、航运、产城融合等12个板块集团。辽港集团则走出了更为深度的路径,通过换股合并,营口港务股份有限公司终止了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由大连港股份有限公司更名而来的辽港股份作为辽宁港口集团旗下港口主业的核心上市平台,这就彻底解决同业竞争,优化了港口业务资源。
那对于河北港口集团来说,秦皇岛港与黄骅港货源均以煤炭为主,后者近年来大力发展集装箱、矿石、件杂货;京唐港区和曹妃甸港区主要货源为煤炭、矿石、钢材。几大港区几乎都以煤炭、矿石为主,集装箱正在发展培育阶段。纵观来看,不同港区之间泊位类型也或有重合,货源与腹地多有重叠,如果整合后能够重新规划岸线资源,避免同质竞争的话,才能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合力发展。
如果行进自此,河北港口集团整合之路已经走得极为深远了,就不得不谈到外部竞争问题。全国港口整合发展到今天,大家已经逐渐意识到,目前的格局从之前港口码头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一个省级港口集团与另一个省级港口集团的竞争。而在渤海湾西岸的津冀所拥有的全长约640公里海岸线上,自北向南分布着的就是秦皇岛港、唐山港、天津港、黄骅港等港口。天津港是河北港口绕不开的竞争者。
当然,我们看到“津冀港口合力打造世界一流港口群”已成为非常主流的表述,双方也在更早的2014年就曾设立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期打破港口之间的壁垒。后2016年、2017年分别组建津唐、津冀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开通天津港至黄骅港“天天班”海上快线,天津港至曹妃甸综合保税区环渤海内支线等。但是,在商业规则下,要想获得公平的合作关系有一个必然前提是双方实力相当,如果实力悬殊则较难培育出一个稳定的合作关系,双方特别是在集装箱这个货类上差距较大。2022年1-9月,河北港口完成集装箱量352万TEU,同比增长7.6%,天津港完成集装箱量1655万TEU,同比增长4.7%。因此,河北港口也正在补足短板,黄骅港10月30日开通了首条通往泰国林查班的集装箱外贸航线,唐山港也不断在东南亚航线上发力。
或许不该此时发出“蓝猫三千问”,但从捋顺河北港口三港四区关系,到跟进秦皇岛港转型升级,又至河北全省港口拉开整合大幕,港口圈曾数十篇文章跟进其发展变迁,且河北港口作为国家能源枢纽港本就备受各方重视,所涉几大港口集团数万职工也极为关切自己钱袋子能不能涨起来。因此,河北港口集团在当下以全新身份出发时,从来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
翻开90年代中期全国沿海港口吞吐量榜单,秦皇岛港稳坐前三甲。运营这家港口的秦皇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于2009年改制为河北港口集团,成为河北省国资委监管的省属重点国有独资企业,后又坐拥A+H股双资本平台,旗下运营管理的秦皇岛港既是北煤南运的主枢纽港,也是煤炭市场“晴雨表”,众多标签的加持,都曾让这个综合性港口集团拥有无限荣光。在前与后,新与旧之间,这家再次改革重组的港口集团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河北港口集团内部、客户以及外部竞争对手的心。出牌时间到,这一局又会玩成什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