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很多自媒体消息,我国的制造业大省大市对招聘入厂的员工开始有年龄要求了;记得几个月前还是包车到地方去招工;为什么突然就变了风向了?只有一个原因,那么就是外贸订单锐减,大量工厂无法开工,导致人工过剩。此时此刻,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说外贸形势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比如,我们看到,商务部对当前情况给出的预判是,我国外贸领域主要矛盾转变为当前的外需走弱、订单下降。
还有很多人说,企业订单流失,开始裁员;像富士康已经开始限制员工加班,每天八小时工作制、上五休二;还有人说港口的空集装箱已经堆积如山,等等。
大家说的这些都对,但是并不全面。
如果因此得出中国外贸出口不行要完蛋了的结论,那更是大错特错。
要知道,截至目前,中国仍然是世界工厂,我们出口贸易额仍然实现正增长。
数据虽然出现了下滑,但大部分都是同比,说中国外贸形势不行了并不准确,更多的是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疫情三年,因为其他国家都不生产,所以不是一个正常情况。
很多人说产业链正在从中国撤离,迁移到东南亚等国家。
同时,外贸订单也流失到了这些国家。
这个说法也对,因为产业链的迁移是大趋势,随着中国的发展,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但同样也不全面,以越南、印度等国家目前的状况,还没有能力和中国竞争。
想要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更是需要很多年,而且以这些国家的体量,几乎不存在取代中国的可能。
从中国企业抢订单的情况是存在的,但没有有些人说的那么夸张。
大家知道嘛,此时此刻,越南的出口额也在大幅下降中,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越南出口总额为236.1亿美元,同比下降25.9%,包括电脑、电子产品及零部件、纺织品、鞋类、机器设备工具等在内商品出口均在下降。
对于这一情况,很多越南人也在说,是中国人抢走了他们的订单。
还有人说,是美国要遏制中国经济发展,搞制造业去中国化。
所以,希望国家不要跟美国对抗了,要把外资制造业企业留下来,把工作岗位留下来,因为他们需要工作来养家糊口。
这句话既对也不对,对的是前半句,美国确实要遏制中国经济发展。
错的是后半句,而且错的离谱。贸易战也好,脱钩也罢,都不是中国主动发起的。
中国发展想要的不是崛起而是复兴,所以我们也不会主动跟美国搞对抗。
所以,这些全都是美国主动发起的,人家已经把我们当成了假想敌,求也没用。
大国竞争一但开始,就不可能轻易结束,而结束时,肯定是其中一方完全失去了和另外一方竞争的可能,所以中国只能赢。
而且说实在的,美国现在确实在遏制中国发展,但更多的是对我们高科技企业进行制裁,在高新技术上限制我们、卡脖子,中低端制造业企业人家还真没怎么限制。
因为美国不傻,知道东西物美价廉的好。
而且中国如果一直从事中低端制造业,其实是符合美国对我们的定位的。
他们不希望的是我们向高端发展,而不限制我们在低端做大做强。
以上就是关于当前外贸形势严峻的很多错误理解,很多人只是看到了事情的一部分。关于外贸订单的流失,更多的可能是因为西方国家市场也开始不行了。
最近,一位处加拿大的网友晒出了他的日常开销清单,就很有启发性。
这位朋友是近两年移民加拿大的,他2021年夏天买的房,当时的房贷利率1.99%。
2020年又买了一辆车,车贷利率1.09%。
看上去不错是不是?
别急,因为利率是浮动的,此时此刻,他的房贷利率已经变成6%,车贷快10%。
是的,你没看错,涨的就是这么快。
恐龙最初看到也是十分惊讶地,特意搜索了一下这方面的信息,不排除这位网友说的可能有夸张的成分,但加拿大这两年实际利率上涨幅度也让人震惊。
为了应对加拿大房价的快速上涨,加拿大央行采取的措施就是疯狂加息。
仅2022年,就加息八次。
这让前几年买房的人陷入到一场可怕的噩梦中,很多人已经表示要扛不住了,他们全部收入60%-80%都用来缴纳房贷。
此外,食物方面的开支最少涨了15%,汽油和能源开支更是快要上天,而房子,食物,汽油,全都是刚需,多贵都得消费,所以只能从其他地方省钱。
省钱的结果大家有目共睹,就是中国外贸订单的大量流失!
加拿大如此,其他欧美国家也大体如此。
这件事给了我们两个警示:
一是买房要量力而行,有长远打算,不能贪图利率低就出手购房。
二是外国市场真的要靠不住了,中国经济发展也不能一直依靠外国人,我们要建立自己的内循环市场,这才是正途。
当然了,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但也不能盲目自信,欧美国家现在消费能力是出现了下滑,但不代表人家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恰恰相反,因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质机制,很多欧美国家的人对经济形势不好,并没有那么多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