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根廷央行于当地时间22日宣布,该国最大面额为2000比索的新版纸币正式开始流通。这一举措是为了解决阿根廷比索现金流通与使用所带来的不便,应对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问题。
根据阿根廷官方在本月12日发布的经济数据,今年4月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8.4%。过去12个月的累计通胀率上升至108.8%,为自199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今年以来,阿根廷比索已经贬值超过23%。
由于物价不断上涨,现有的最大面额1000比索纸币的购买力逐渐削弱。因此,阿根廷央行决定推出新版2000比索纸币,以缓解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根据最新的汇率,1元人民币约等于33.3阿根廷比索。
阿根廷于1992年推出了比索与美元挂钩的货币政策。然而,受2001年和2009年的金融危机以及多次债务违约等因素的影响,阿根廷比索一直处于持续贬值的状态。2017年11月,阿根廷发行了最大面额为1000比索的纸币。今年2月,阿根廷央行宣布计划在年内发行面额为2000比索的纸币,以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根据阿根廷《民族报》4月19日的报道,目前市面上最大面额为1000比索的纸币只能购买1斤西红柿。由于阿根廷造币厂无法满足央行对纸币的需求,央行不得不从全球各地采购大量纸币。
由于物价上涨迅速,阿根廷人存钱可能意味着几个月甚至几周后要为同样的商品支付更高的金额。因此,一些人会提前购买所需的商品以节省未来的开支。此外,一些不易过期的商品,如卫生纸和罐头食品,也被一些阿根廷人囤积起来。这些商品不仅可以自用,还可以在涨价后以高价出售给朋友和同事,从中获利。
除此之外,通货膨胀加剧导致一些阿根廷人在月底前将现金用光,甚至买不起生活必需品。因此,一些民众自发组织起"易物俱乐部",通过交换闲置物品如衣物和鞋子获取牛奶、面包和牙膏等必需品,以度过现金不足的困境。
阿根廷中央银行于5月15日再次大幅上调基准利率6个百分点,至97%。与此同时,阿根廷政府计划在10月大选前宣布一系列措施,以抑制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阿根廷央行在声明中表示,此举旨在创造当地货币的实际收益,防止金融波动成为通货膨胀预期的驱动因素。
阿根廷一直在与经济危机作斗争,多年来每年都面临两位数的通货膨胀。造成阿根廷通货膨胀的原因众多,其中包括持续性的财政赤字支出,俄乌冲突影响能源和谷物价格,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以及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等因素。这些因素在全球通货膨胀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导致阿根廷当前的形势严峻。
此外,阿根廷今年还遭遇了历史性干旱,导致农作物产量大幅下降。据报道,截至今年3月,阿根廷粮食主产区的降雨量较往年正常值低了约50%,大豆、小麦和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大幅下降,质量也受到影响。
通货膨胀对中低收入家庭的打击尤为严重,因为食品价格上涨的幅度超过其他物品。阿根廷国家统计局(INDEC)的数据显示,2022年下半年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至39.2%,比上半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15岁以下儿童的贫困率上升了3个百分点,达到了54.2%。
总统费尔南德斯于4月21日宣布不参加10月份的总统选举,并不再寻求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