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黄金周假期前,船公司采取了激进的“停航跳港”行动。由于来自中国、欧洲和美国的航次减少,集装箱码头以及北欧的支线和驳船运营商将面临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根据德鲁里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跨太平洋、跨大西洋和亚洲-北欧和地中海等主要航线中,已宣布在第36周至第40周期间取消了45次航行,共计665次预定航行。
具体到未来五周(36周-40周)的停航安排,Ocean联盟取消了19次航行,THE联盟宣布取消了12次航行。
在亚欧航线上,由于“预期需求放缓”,MSC将取消至少11次从亚洲到北欧的航行,以及5次从亚洲到地中海的航行。此外,MSC还将取消亚洲-北欧Swan航线连续六周的航行,以及亚洲-地中海Dragon航线连续三次航行。
马士基也宣布了亚欧航线的停航计划,取消了原定于9月30日从上海出发的AE55航线,表示考虑到预计需求减少和劳动力减少,他们正在寻求平衡航线网络。此外,马士基还取消了亚洲-地中海航线的AE15航线和AE12航线。
除了MSC和马士基大量取消航行外,达飞的亚洲-地中海TLX航线也因运费下降而暂停了。该航线在7月份推出,但由于运费下降,只开了六次航行。最后一次航行是在8月11日。
在跨太平洋航线上,船公司也调整了航行计划并取消了多个亚洲-北美航次,鉴于中国10月黄金周期间的需求下降。这两条最大的贸易航线并不是唯一看到运营商空白航行大幅增加的航线,几乎所有从中国出发的航线都在取消,以防止需求疲软导致运费进一步下降。
根据宁波集装箱运价指数(NCFI)的最新报告,过去一周,在其监测的21条出口航线中,有15条航线的运价下降,归因于“供应过剩”和“需求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