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行发布消息称,决定自2023年9月15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不包括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此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这是央行今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今年3月27日,央行也下调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当时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央行此次降准将释放超过5000亿元的中长期流动性,为实体经济注入了实质性的资金,有效激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投入。这将带来更多积极的宏观指标变化,进一步提升经济稳步回升的可持续性。
专家指出,央行选择在此时点宣布降准,是因为经济正处于回升的关键时刻。央行此前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如降息和优化房地产金融政策,此次再次降准表明央行坚定地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回升。近期央行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政策,包括财税、房地产和货币政策的发力,市场预期明显好转。然而,经济回升的弹性仍需增强,因此再次降准将继续发挥政策支持的作用。
此次降准的具体时机被认为是精准把握的,因为9月中旬流动性面临地方债发行、税期高峰和监管考核等因素的影响。地方债发行已经加速,9月还将有超过1万亿元的发行量,金融机构的认购缴款将抽取大量流动性。每月15日前后通常是缴税高峰,流动性压力会暂时增大。
专家表示,此次降准的步长仍为0.25个百分点,释放了超过5000亿元的中长期流动性。这既能缓解短期流动性需求,又能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信贷增长、现金投放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补缴等中长期流动性需求。这体现了央行对银行进行精准适度的资金补充,呵护市场流动性的积极信号。
降准有望进一步巩固实体经济回升的良好态势。此次降准将释放超过5000亿元的中长期流动性,为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投入提供了有效激励。这将带来更多积极的宏观指标变化,进一步提升经济稳步回升的可持续性。此外,降准还有望推动物价水平温和回升。随着市场信心的恢复和政策传导效应的进一步显现,经济循环畅通程度提升,通胀已经出现积极变化。